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李冬梅
編輯 | 袁月
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以下簡稱,北京市腫瘤防辦)出版的《2022北京腫瘤登記年報》(以下簡稱,《年報》)于2023年4月正式發行。自2021年北京市首次以年報形式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本市居民惡性腫瘤監測數據以來,已經連續三年發布腫瘤登記年報,深入分析北京市居民癌癥發病和死亡特點。
據北京市腫瘤防辦介紹,本次《年報》匯總2019年北京市16個轄區1387萬戶籍人口的腫瘤登記數據,詳細報道了全市整體及23種常見惡性腫瘤的發病和死亡情況?!赌陥蟆窋祿碓从凇氨本┦行l生綜合統計信息平臺”所收集的來自全市177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報送的2019年腫瘤登記數據、由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腫瘤患者死亡數據庫、通過北京市衛生健康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門診數據匹配和社區主動隨訪補充的死亡結局以及北京市公安局公布的人口資料。
北京市惡性腫瘤發病率逐漸升高,死亡率呈現下降趨勢
《年報》顯示,2019年北京市惡性腫瘤新發例數為58234例,發病率為419.97/10萬,10年間年均變化百分比為2.54%,呈上升趨勢,尤其是甲狀腺癌和結直腸癌發病率增長較為明顯;死亡例數為27350例,死亡率為197.24/10萬,10年間年均變化百分比為-1.42%,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與甲狀腺癌和結直腸癌占比增高、診療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增強、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等腫瘤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有關。但惡性腫瘤仍是北京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惡性腫瘤的疾病負擔仍在不斷加重,制定符合衛生經濟學要求的預防和控制策略仍是當務之急。
北京市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呈現明顯的性別差異
從性別上來看,男性發病率(414.40/10萬)略低于女性(425.48/10萬),但男性死亡率(235.01/10萬)高于女性(159.89/10萬),呈現明顯的性別差異。數據顯示,男性發病順位前5位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胃癌、甲狀腺癌和前列腺癌,其中甲狀腺癌由2018年的第6位和上升至2019年的第4位。女性發病順位前5位依次為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結直腸癌和子宮體癌,與上一年度相比發病順位前5位沒有變化。
惡性腫瘤死亡無論男性和女性首位均為肺癌,其次是結直腸癌。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第3至5位分別為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女性分別為乳腺癌、胰腺癌和胃癌。
發病人群以老年人為主,發病和死亡存在地區差異
北京市惡性腫瘤年齡別發病率自20至24歲由于甲狀腺癌的拉升開始上升,于80至84歲達到高峰;惡性腫瘤年齡別死亡率自40至44歲開始上升,在85歲及以上年齡組達到高峰。年齡別發病率和死亡率變化趨勢與上一年度相同。從地域分布看,北京市城區惡性腫瘤發病率高于郊區,但死亡率低于郊區。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癥作為一種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日常的飲食習慣、生活環境、行為方式、病菌感染和自身代謝等因素均會影響癌癥的發生發展,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40%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除選擇健康生活方式外,采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措施,將癌癥消滅在萌芽狀態,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也會極大降低癌癥治療費用,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針對居民高發癌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癌癥防控措施和癌癥篩查惠民工程,涉及肺癌、結直腸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女性乳腺癌和宮頸癌,居民可咨詢居住地所屬社區,了解癌癥篩查與早診早治的相關事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