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正式開始前,請允許我在這里先對一加、紅米還有 realme 這三家手機廠商表示下感謝。
感謝它們的瘋狂對線,讓我們在 2023 年依舊還能用上 “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 ” 的中端機。
現如今在大內存和大存儲普及風暴下,我們只要花 2599 就能買到 16GB+1TB 的手機,而且它們甚至還能暢玩原神,這要是放在之前想都不敢想好吧!
不過話說回來,中端機之所以被稱為中端,是因為出于定位和成本考量,它們做不到像旗艦機那樣面面俱到,在某些方面砍上幾刀算是廠商們的基操。
雖然這些年來在不同國產手機廠商的相繼推動下,如今的中端機差不多已經徹底淘汰了大果粒屏和轉子馬達,并且普遍配置上了快充、NFC 還有紅外。
而且它們的各項參數乍一看貌似都還不錯,某幾項甚至能跟旗艦機有的一拼。
但事實上, 在某些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會注意的地方,這些中端機跟旗艦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對我們的日常使用體驗或多或少也有影響。
就拿最基礎的手機信號來說,我對比了同個品牌旗艦機與中端機所支持的 4G 和 5G 頻段,發現中端機所支持的頻段普遍會比旗艦機要少上那么幾個。
比如 4399 起售的一加 11 所支持的 4G 和 5G 頻段是以下這些:
而 2299 起售的一加 ACE 2V 則支持這些頻段:
各位可以看到相比自家大哥一加 11,一加 ACE 2V 分別少了 b 2\7\12\17\18\19\20\26\66 這 9 個 4G 頻段;n 5\7\20\38\66 這 5 個 5G 頻段。
還有像 6499 起售的 OPPO Find X6 Pro,它支持的頻段如下:
而到了 3999 起售的 OPPO Reno9 Pro+ 這里,它所支持的頻段同樣少了幾個。
4G 頻段缺了 b 2\12\17\20\66,5G 頻段則是少了 n 3\7\20\38\40\66\79:
其它廠商比如小米、vivo 還有 realme 情況基本也是如此, 自家旗艦機支持的頻段數往往是最多的,而中端機無一例外都會少上幾個 4G 和 5G 頻段。
小米 13 Pro
小米 Civi2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支持頻段數量多少意味著啥。
就這么說吧,一臺手機支持頻段越多,信號覆蓋就越廣,全球漫游也就越輕松,如果手機支持載波聚合,甚至還能疊加多個頻段的信號讓網速變更快。
比如如果你的手機只支持 n1,那么你到 沒n1 頻段信號的地方,手機就搜不到信號;而如果手機支持 n1、n28、n41,除了 n1 還有另外兩頻段可用。
我在網上查了查,目前國內四大運營商所使用的 4G 和 5G 頻段如下,其中有些頻段已經正式投入使用,有些頻段則需要運營商后續提供支持:
移動是 b 3\8\34\39\40\41、n 41\79;
聯通是 b 1\3\8\40\41、n 1\77\78;
電信是 b 1\3\5\41、n 1\77\78;
而廣電則是 b 28、n 28\77\79。
移動是 b 3\8\34\39\40\41、n 41\79;
聯通是 b 1\3\8\40\41、n 1\77\78;
電信是 b 1\3\5\41、n 1\77\78;
而廣電則是 b 28、n 28\77\79。
而全球各地支持的頻段如圖所示:
目前國產廠商推出的中端機,基本都支持上了四大運營商的主流頻段, 所以日常使用基本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除非你經常到偏遠地區或者有出國需求。
說起來在頻段方面支持最全的還屬 iPhone, 畢竟它是在全球售賣,需要考慮到不同地區人群的用網需求~
而目前安卓中端機里,紅米 Note 12 Turbo 算是支持的比較全的:
實際上不管是旗艦機也好還是中端機,它們所搭載的芯片可能都支持全球頻段,你看像驍龍 8+ 和第二代驍龍 7+ 這兩款芯片就支持所有的 5G 頻段。
只不過光芯片支持沒用。
廠商們還得在手機上加入與之匹配的射頻套件才能讓手機真正支持上這些頻段,然而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中端機閹割頻段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除了閹割頻段,諸如把雙頻 GPS 砍成單頻、不給攝像頭上OIS 光學防抖也是廠商們常用的手段,而這些往往是我們在買手機的時候不太會注意的地方。
當然了,我把 “ 閹割 ” 和 “ 砍 ”這些詞用在這里稍微有些嚴苛, 因為畢竟中端機兩三千的價格擺在那里,就注定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但是話又說回來。
如果一款手機憑借自身硬件水平 明明 可以實現某個功能,但廠商偏偏卻在把這功能給刻意砍掉,只在自家的旗艦機上搭載這功能,這就有點不厚道了。
就拿攝像規格來說,同一塊傳感器,用在旗艦機上可能最高能拍攝 8K 24fps 或者4K、60fps 規格的視頻,但是用在中端機上可能就只能拍 4K 30fps。
由于它們使用的是同塊芯片、同塊傳感器,所以 根本不存在拍攝不了這個規格視頻的問題,大概率就是廠商覺得中端機沒必要上高規格拍攝~
另外還 有很多中端機,它們的系統動畫遠不如旗艦機來的精致,兩臺手機放一起你能明顯感受到它們在效果上的差異,這同樣是廠商主動做出的選擇。
我看到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在中端機打出類似 “ 旗艦體驗普及 ” 的口號, 這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讓我們可以花更少的錢體驗旗艦性能。
不過在我看來,旗艦體驗的普及遠不止給手機用上旗艦芯片以及更高規格的內存和存儲這么簡單,它們在影像、信號、功能等方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還是希望接下來的中端機能在這些地方也多卷卷~
撰文:胖虎編輯:米羅&面線
圖片、資料來源:
蘋果、 小米、vivo、一加、OPPO 官網
小紅書,手機頻段越多,信號就越好嗎?
搜狗問問:手機所支持的頻段跟信號的強弱有關系嗎?
嗶哩嗶哩@明月浮梁買茶去,不是說MIUI14很流暢嗎,為啥這過渡動畫還是這樣,難道是硬件的問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